来源:刑辩痴人刘平凡律师网 日期:2025/5/6 11:25:41 浏览:1
?
?案例一:教授深陷“谅解陷阱”,高额索赔背后的算计
?
王某是国内某知名大学的资深教授,在学术领域颇具声望。一次,他受邀前往外地某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抵达当地后,接待方大学安排工作人员廖某负责全程接待工作。在欢迎晚宴上,宾主尽欢,众人小酌了一些酒水。晚宴结束后,廖某主动提出护送王教授返回酒店休息。在前往酒店的路上,廖某热情地挽着王教授的手臂,一路上谈笑风生。根据酒店监控录像显示,廖某将王教授送至酒店房间后,并未离开,而是自行主动进入房间,且停留时间长达数小时。期间,廖某还接听了领导打来的工作电话,在电话中告知领导自己已经安全回到家中,实则她仍在王教授房间内。直到凌晨 4 点,廖某才从酒店离开,并给王教授发送短信,称自己先回家休息,第二天早上 8 点再来接他前往学校。次日,王教授按计划正常投入到学术交流工作之中。然而,三天后,王教授却突然因廖某报案称其强奸,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王教授有父母有妻儿,全家的经济来源几乎全依赖王教授一人的收入,廖某深知王教授急于洗脱罪名,便趁机提出若想获得她的谅解书,王教授需支付高达300 万元的巨额赔偿。廖某这种以谅解书为要挟,索要天价赔偿的行为,明显属于借机敲诈勒索,严重侵犯了王教授的合法权益。
?
?案例二:国企领导遭遇“酒局算计”,高额赔偿成 “谅解” 筹码
?
郑某是某大型国有企业的重要领导,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上升期,当时他正处于升职的公示阶段。在一次重要的对公商务饭局中,下属采购商的工作人员徐某主动坐到郑某大腿上。在酒精的作用下,郑某与徐某之间出现了搂搂抱抱的亲密举动,期间郑某还多次触摸徐某的胸部。值得注意的是,徐某当时并未拒绝郑某的行为,反而让同行人员用手机拍下了郑某触摸其胸部的视频。饭局结束后,徐某便向公安机关报案,称郑某对其实施了猥亵行为,郑某随即被刑事拘留。一旦郑某的行为被认定构成猥亵,不仅升职无望,其现有的工作也将不保。徐某正是抓住了郑某这一特殊身份及敏感时期,在酒局上精心设计,拍下视频作为 “证据”,随后向郑某开出了 200 万元的高额赔偿条件,并明确表示,若不满足此要求,将拒绝出具谅解书。徐某的行为同样涉嫌敲诈勒索,给郑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
?这些案例并非个例,它们深刻反映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部分被害人利用被告人渴望从轻量刑的心理索要高额赔偿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设立 “被害人谅解” 制度的初衷,破坏了司法公正的底线,也使得被告人在承受法律制裁的同时,还要遭受经济上的沉重打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
?被告人现实的困境
?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在面对被害人索要高额赔偿时,往往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维权之路充满艰难险阻。
?
?1. 身份关系的束缚。
在某些案件中,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亲属、邻里、同事等特定身份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被告人在处理赔偿问题时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出于亲情、友情,或是对未来关系修复的考虑,被告人可能会倾向于尽量满足被害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这些要求明显不合理;另一方面,一旦双方关系因赔偿问题破裂,被告人不仅要面对法律的制裁,还将承受来自社会舆论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压力。
?
?2. 时间压力的迫使。
刑事诉讼程序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被告人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为了争取在量刑时获得从轻处理,往往急于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书。这种时间上的紧迫性,让被告人在与被害人协商赔偿事宜时处于明显劣势。被害人及其家属正是抓住被告人的这种心理,趁机提出高额赔偿要求。随着诉讼程序的不断推进,被告人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如果不能及时获得谅解书,他们可能面临更长时间的羁押和更重的刑罚。这种心理负担使得被告人在面对高额赔偿要求时,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常常无奈之下选择妥协。
?
?3. 司法结果的未知。
在案件侦办过程中,被告人无法准确预测案件的最终走向和判决结果,不清楚自己最终会被判处何种刑罚。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被告人更加渴望通过获得谅解书来增加自己从轻量刑的筹码。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索要高额赔偿的行为,让被告人陷入两难抉择。他们害怕拒绝赔偿会导致量刑不利,但又难以承受不合理的高额赔偿,在这种矛盾与纠结中,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害。
?
?被告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1. 强化证据留存意识。
当被告人面对被害人索要高额赔偿时,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与赔偿协商相关的各类证据。在协商过程中,无论是面对面交流还是通过通讯工具沟通,都要注意保留记录。例如,若被害人明确表示 “不给我 300 万,就别想得到我的谅解,在法庭上我肯定要求重判你”,此类具有威胁性和不合理要求的协商记录,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被害人的不当意图。若协商时有证人在场,被告人应及时与证人沟通,详细说明情况,让证人出具书面证言,并妥善留存证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司法机关后续调查核实。通过多方面证据的相互印证,形成完整、有力的证据链条,为自身维权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
?2. 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一旦被告人察觉到被害人的赔偿要求可能存在敲诈勒索的嫌疑,应立即联系专业律师寻求法律帮助。律师在全面了解案件的详细情况后,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害人的行为进行精准分析,并准确判断被害人的索要行为是否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及时告知被告人在当前形势下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律师可凭借专业的沟通技巧和深厚的法律知识储备,能够在谈判中既有效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与对方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明确告知被害人不合理的高额赔偿要求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促使被害人回归到合理协商的轨道上来。若协商最终无法达成一致,面对“谅解陷阱”律师将全力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精准破局。
?
?结语
?在刑事司法领域,被害人谅解书原本是修复社会关系、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却滋生出部分被害人借机索要高额赔偿,甚至涉嫌敲诈勒索的乱象。这种不良现象严重侵害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司法公正造成了负面影响。为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严格审查被害人索要赔偿的行为,准确判断其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确保法律的准确适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为被告人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和帮助,让被告人在面对不合理要求时,有勇气、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的天平始终保持平衡,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刑事司法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
?
?备注:为保护相关人员隐私,本文案例中涉及的所有人员均采用化名。
2016年8月《方圆律政》杂志专访了牛律师机构创始人刘平凡主
2023年12月29日,深圳市律师协会成立35周年庆
当前我国犯罪治理早已迈入轻罪时代,在犯罪治理过程中,不能延续
2016年11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北京大学陈兴良
刘平凡律师于2022年4月21日当选广东省律师协会刑民交叉法